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经过多年耕耘和努力,我国科研人员在昆仑山下的棉田里,连续3年创造了棉花单产世界最高记录,实现了棉花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
“棉花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再次说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植物遗传育种学家李振声院士说。
我国虽然是棉花生产大国,但近年来棉花生产逐渐面临一系列问题:种植成本上升、生产效益下降,棉花质量总体不高,形成优质棉花供应不足、劣质棉花压库严重的被动局面。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启动了特别支持项目,组织多个研究所,密切与地方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和广大棉农合作,建立不同类型示范区,以技术集成的方式,探索新疆棉花可持续优质高产的途径。
3年来,科研人员在新疆累计推广棉花面积达240万亩,增产棉花5771万公斤,增加产值5.6亿多元,分别为合同指标的2.4倍、4.45倍和3.28倍,示范区年人均增收287元。
石远321、秦远4号、秦远93089等几个棉花品种都取得亩产皮棉200公斤到250公斤的高产记录。
科研人员在高产栽培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将现行的以增加棉铃为主的技术路线改为以增加植株为主的技术路线,将每亩棉苗数量从过去的理论极限1.1万株增加到最高2.2万株,为单产的跨越式上升创造了条件。
科研人员还首创了种植苜蓿带防治棉蚜虫的“生态棉田”模式,并就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研究,为棉花生产提供了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生物防治综合技术体系等4项储备技术。
据悉,在现有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加快推广速度,力争“十五”期间使新疆全区皮棉由近百公斤增长到120公斤至150公斤。在支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科研人员也将进一步加强棉花高产机理、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